国境以南太阳以西

相见不如怀念

《银河补习班》

不太喜欢《银河补习班》,但看得出邓超确实有代入自己。

喜欢的部分有三个。
第一个,海报,如图。
第二个,幼年、少年时的“我”。选的角色很有灵气。
第三个,父亲带“我”参加航空展那一段。

我倒喜欢平淡如水的生活,父亲的陪伴,早晨的“小偷懒”,夜晚父亲的伏案写作,我觉得这些生活的片段才是电影的闪光点。正如那张海报,像是九十年代的老照片,带着生活的气息,第一时间就获得了我的好感。

极富年代感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,但却不是完全贴切。电影基调很迷,未来感十足的太空与“大头彩电”代表的怀旧风杂糅在一起,割裂了电影,太空片段总让我出戏地想“为什么我不去再刷一遍《流浪地球》?”

电影里给到了不少“历史性”的镜头,如亚运会,香港回归等等,仔细想想,其实有点《阿甘正传》的感觉,个人命运与时代趋势的照应,但个人觉得适配性一般,如电视上播报出“霍金去世”的消息(引用霍金说:如果宇宙不是你所爱的人的家,那宇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),紧接着的镜头是父亲得知“大桥事件”的真相(我:?)。

电影太割裂,想要主旋律,要教育批判,要太空冒险,最后还要回归亲情,你这不扯淡么。
俗套的“讲故事”套路,强行用“我”的独白把观众从解决太空遇险拉到市井小民的琐碎生活,关键是这两部分的衔接处理太生硬,让人恨不得把外太空的这层附加壳给剥了去。如果就好好讲父亲和“我”的这个故事也许会更好,但无奈,谁让那什么呢,结果出来这么一个四不像的东西。

为什么我不喜欢这部电影?
旋律可以忽略不计,毕竟那也是没办法的事,套就套了,毕竟大家都写过命题作文,都是这么过来的,能有自己的东西就行。
但我不能忍受影片安排的 教导主任与他儿子 的那一部分。第一次观影,这个部分直接导致了我的恶心,我无法理解加入这个部分的意义何在——突兀,人物性格瞬间崩坏,父亲化身“正义使者”戳穿教导主任的虚伪面目,上一秒刚刚摆脱脸谱化的教导主任再次脸谱化,银幕外的我“?”

《银河补习班》拍的真诚,但是确实让人不喜欢。

评论(4)

热度(8)